保护逾期负债人的9条法律规定及挂账申请和失信记录
保护逾期负债人的9条法律规定及挂账申请和失信记录
1. 《民法通则》第203条:法定逾期利息。债务人逾期履行合同义务的,应当支付逾期利息。法律规定了最高利率,保护逾期负债人的合法利益。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调查取证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负债人申请挂账。债务人可以通过向法院申请挂账,将其应收账款或其他财产与债权人的债务进行抵偿,减轻负债人的负担。
3. 《合同法》第166条:豁免合同履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债务人可以通过法定途径或与债权人协商,豁免合同的履行义务,从而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担保物权案件处理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9条:担保财产变现。债务人的财产如为担保财产,债权人在执行担保物权时,应当采取合理措,确保保护债务人的权益。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25条:取证限制。债务人享有适当的取证限制权,即在逾期还款的情况下,法院应当限制债权人的取证围,保护债务人的隐私。
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财产保护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分期执行。对于无法一次性履行全部债务的债务人,法院可以依法采取分期执行的方式,保护债务人的生活和正常经营。
7. 《人民刑法》第172条:隐瞒财产。债务人不得隐瞒财产,获取贷款并逃避清偿责任。法律规定了对恶意逃废债务的处罚,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防止失信行为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6条:限制失信记录的使用。法院对于属于本人财产并非恶意拖欠的债务人,应当限制其失信记录的不良影响,保护其合法权益。
9. 《人民担保法》第66条:对于无正当理由担保的担保人,法院可以限制其责任,保护担保人的权益。此条规定可以减轻负债人的担保责任,保护其合法权益。
总结:以上是保护逾期负债人的9条法律规定。这些法律规定的出台,旨在平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权益,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减轻其经济负担,并提供一定的保护机制,如挂账申请、分期执行、豁免合同履行等,使债务人能够更好地重组经济,实现债务的偿还,并最恢复良好的信用。同时,法律也对恶意逃废债务、不义务担保等行为作出了相应的惩罚和限制,以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